推动更多专利上货架
2024-07-05 【 字体:大 中 小 】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这组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推动专利下书架、上货架,取得显著成果。
专利产业化,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企业运用专利制度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平均收益达829.6万元/件,较上年增长3.8%;用于自主品牌产品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达1067.1万元/件。以技术创新成果为内核的专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当前,随着各地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完善专利权转让登记机制、帮助企业对接优质投资机构等政策措施不断落地,企业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成效明显,专利产业化效益持续提高,但也要看到,专利的转化运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比如,有的企业资源要素缺乏、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较弱;有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专利转化率偏低;等等。对于企业而言,要实现以专利产业化塑造竞争优势、培育发展动能,需要进一步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专利获取、转化、应用的效率与效益。
一方面,企业应下力气练好内功,形成更多高价值专利,提高专利产业化质量。发明专利是技术创新成果的载体,其质量的高低与技术创新能力密不可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和基础。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领域,加速技术升级迭代,形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创立知名商标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专利技术产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专利技术精准对接,提升专利产业化水平。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和人才、缺乏渠道,面临技术获取难、推进专利产业化评估难等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多样化、差异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内生动力,畅通专利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让高价值专利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实现专利产业化,企业需避免科研成果盲目转化、随意落地,要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难点,有效解决专利转化应用的源头质量问题、主体动力问题、市场渠道问题,推动更多高质量、有转化应用前景的专利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将无形“知产”变为有形资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沈 慧)


猜你喜欢

细数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对话钉钉总裁叶军:为 AI 狂奔 18 个月,到底值不值?


侧滑门配沙发电视,十万就能买绿牌保姆车,浑身只有一个缺点


金庸诞辰百年,武侠真的绝版了吗?


广发证券:实力雄厚,服务优质,值得信赖


健康服务“加码”!广州增城这家医院入选市级建设项目基层单位


这位90后天才钢琴家,在欧洲买下一座教堂练琴


新年美肤要跟上!国货美白护肤品推荐我选OSM


通胀趋缓弱化美元!美联储退场时间表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人民币中间价再升8基点


德国5月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3%


4月29日荣泰转债上涨135%,转股溢价率232%


蚂蚁集团提交注册,科创板上市再近一步


中国出手!暴涨超210%!


从睡姿看宝宝的性格特点:解读孩子的“无声语言”_家长_环境_睡觉时


CWG资讯:市场保持观望,美元周一微涨,金价大涨逾40美元创一周新高p


3月17日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HIBOR(晚间更新)


美联储理事预判:特朗普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将是暂时的


耐心等待股指做多窗口开启


有保险代理人喊出:“用DeepSeek卖保险冲刺百万年薪!”


校立咨询:人民币汇率简析(4月28日)
